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青岛市购买新建内销商品住宅迁入户口管理办法(2001年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1:55:15  浏览:991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青岛市购买新建内销商品住宅迁入户口管理办法(2001年修正)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青岛市购买新建内销商品住宅迁入户口管理办法》的决定

青政发〔2001〕110号

(二○○一年十二月八日)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购买新建内销商品住宅户口迁入管理,市政府研究决定,对《青岛市购买新建内销商品住宅迁入户口管理办法》做如下修改:
  一、第二条修改为:“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其他县级市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二、第三条修改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稳定经济收入或者生活来源、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外地公民,其实际支付本市单套内销商品住宅房款达到以下标准的,准许其本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一次性迁入购房所在地常住户口:(一)市南区、崂山区80万元以上人民币;(二)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70万元以上人民币;(三)城阳区、黄岛区城区60万元以上人民币。
  申请购房迁入户口人员,只能申请办理迁入非农业户口或者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
  三、删除第四条、第五条、第七条。
  四、第六条改为第四条,修改为:“购房人申请迁入户口的,应当持房屋交款发票、房屋产权证(贷款购房者出具经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审核鉴章的房屋产权证复印件)、居民身份证、毕业证或学历证明、专业技术职称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未曾被劳动改造或劳动教养的证明、已婚人员结婚证明、公安或公证部门出具的家庭成员关系证明、申请迁入的成年人在迁入地有固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来源的证明,到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办户口迁移手续,经当地公安(分)局审核后,报市公安局审批,并报市人控办复核。
  五、第八条改为第五条,修改为:“购房人申请迁入户口由公安机关予以一次性审批,户口迁入后五年内不予审批其他要求迁入的户口。由公安机关在其户口簿、派出所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微机信息中加注“购房迁入户口”标记,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在其房屋产权证及房屋产权证存根上加注“购房迁入户口”标记。
  购房人迁入户口5年后又申请直系亲属前来投靠的,其户口迁入按照购房迁入户口有关规定办理落户手续。”
  六、第九条改为第六条,修改为:“购买新建内销商品住宅迁入户口后,再行转让其所购商品住宅者,必须事先按有关标准购得新建内销商品住宅,否则应当将户口迁回原户口迁出地;在户口未迁出前,有关部门不予办理房地产转让手续。”
  七、第十一条改为第八条,修改为:“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市人控办、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按各自职责负责解释。”此外,根据本决定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本决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青岛市购买新建内销商品住宅迁入户口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本决定实施后,以前购买新建内销商品住宅的有关遗留问题,由市人控办、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制定具体处理意见。



青岛市购买新建内销商品住宅迁入户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购买新建内销商品住宅户口迁入管理,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其他县级市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三条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稳定经济收入或者生活来源、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外地公民,其实际支付本市单套内销商品住宅房款达到以下标准的,准许其本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一次性迁入购房所在地常住户口:(一)市南区、崂山区80万元以上人民币;(二)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70万元以上人民币;(三)城阳区、黄岛区城区60万元以上人民币。
  申请购房迁入户口人员,只能申请办理迁入非农业户口或者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
  第四条 购房人申请迁入户口的,应当持房屋交款发票、房屋产权证(贷款购房者出具经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审核鉴章的房屋产权证复印件)、居民身份证、毕业证或学历证明、专业技术职称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未曾被劳动改造或劳动教养的证明、已婚人员结婚证明、公安或公证部门出具的家庭成员关系证明、申请迁入的成年人在迁入地有固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来源的证明,到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办户口迁移手续,经当地公安(分)局审核后,报市公安局审批,并报市人控办复核。
  第五条 购房人申请迁入户口由公安机关予以一次性审批,户口迁入后五年内不予审批其他要求迁入的户口。由公安机关在其户口簿、派出所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微机信息中加注“购房迁入户口”标记,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在其房屋产权证及房屋产权证存根上加注“购房迁入户口”标记。
  购房人迁入户口5年后又申请直系亲属前来投靠的,其户口迁入按照购房迁入户口有关规定办理落户手续。
  第六条 购买新建内销商品住宅迁入户口后,再行转让其所购商品住宅者,必须事先按有关标准购得新建内销商品住宅,否则应当将户口迁回原户口迁出地;在户口未迁出前,有关部门不予办理房地产转让手续。
  第七条 购买私房或转卖商品住宅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八条 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市人控办、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按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判处机关管制的生活费待遇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判处机关管制的生活费待遇问题的答复

1954年8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

云南省人民法院:
1954年7月24日法审(54)字第07041号报告请示判处机关管制的生活费,待遇问题,已收悉。据称:昆明铁路局所订“关于处理判刑人员生活待遇临时规定”的内容(如来文),与我院1953年7月28日法行字第5204号对华东分院“关于若干问题的请示及意见的批复”之精神,不相符合;又与云南省人民政府1952年10月13日府人三(52)字第32351号指示:规定机关管制人员每月一律发给生活费60个工资分……的标准也不一致。根据我院与铁道部联系的结果,昆明铁路局所订“关于处理判刑人员生活费待遇临时规定”,应与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以便取得一致意见。铁道部即拟将此意见告知昆明铁路局。你院也可主动与该铁路局联系,交换意见,取得一致的认识。

附:云南省人民法院关于判处机关管制的生活费待遇问题的请示
最高人民法院:
我院收到昆明铁路局抄送我院(54)昆铁人字第60号“关于处理判刑人员生活待遇临时规定”的通知一份,其主要内容四项为:“一、(略);二、已判处劳役交在本单位执行者,在刑期中本人工资停发。每日支给生活费3500元;三、已判处徒刑而缓期执行(编者注:可能是缓刑之误)送回原单位改造者,本人工资停发每日支给生活费3500元;四、上述人员必须首先取消政治待遇,至于福利及家属生活问题,视实际情况专案报局处理”。本件经我院研究后,认为与中央最高人民法院的指示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央政务院电示拟定的“关于机关管制的管制办法及家属待遇”的指示精神不符:
一、最高人民法院1953年7月28日法行字第5204号对华东分院“关于若干问题的请示及意见的批复”中指示说:“缓刑一般的是适用于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处刑较轻,并因其他具体情况,以暂不执行的被告。即于判决处刑同时宣告缓刑若干时期,受宣告缓刑的被告,不予关押。如果在缓刑期内不再犯罪,表现还好,就可以根本不执行了。”“干部犯罪判处徒刑缓刑者,除另有行政处分外,并非当然不能回原机关工作,他能否在机关工作,要看犯罪的情节与性质来定。其未被宣告剥夺政治权利,亦未交付管制者,在机关工作时,也并非当然不能叙职,机关对于徒刑缓刑而仍在机关工作者,必须加强教育和监督。”据此,昆明铁路局的规定中第三项对缓刑犯人停发工资的办法是不妥当的,其第四项中:“上述人员必须首先取消政治待遇”的提法亦不够明确。
二、云南省人民政府1952年10月13日府人三(52)字第32351号指示中第二条第一项第一款:“判处徒刑缓期执行改用机关管制或判处机关管制;……;不论原为供给制、薪金制,亦不论原任职级,本人每月一律发给生活费60个工资分(包括伙食、鞋袜、理发等)由机关掌握不发给个人;医药费按机关人员标准统一掌握使用。公杂、水电、学习等费一律按勤杂标准供给。(后略)”。第四款:“为统一机关被管制分子的生活待遇,因其他原因被判处机关管制者,其生活待遇均应改按此标准办理”。据此,昆明铁路局规定中第二项:“每日支给生活费3500元”亦不妥当。(其规定中“已判处劳役交在本单位执行者”,我院体会系指判处机关管制分子而言)。
我院意见应依照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及省的规定办理。
1954年7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人员(1960年第2期公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人员(1960年第2期公报)

(1959年12月29日)

任命丁国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基斯坦特命全权大使。
免去耿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基斯坦特命全权大使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