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5:03:21  浏览:893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办法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办法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1998年8月1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1998年8月1日公布 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扶持和引导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护乡镇企业的合法权益,规范乡镇企业的行为,繁荣农村经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乡镇企业,是指乡、镇、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范围内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
乡镇企业符合企业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资格。
第三条 乡镇企业的主要形式有:
(一)乡、镇、村、社集体经济组织举办的企业;
(二)农民个人、农民合作、合伙举办的企业;
(三)乡、镇、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个人,以及境外投资者联合举办的企业;
(四)上述企业之间、上述企业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个人,以及境外投资者联合举办的企业;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符合乡镇企业条件的其他企业。
第四条 乡镇企业在城市设立的分支机构,乡、镇、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在城市开办的并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企业,因行政区划调整由农村划归城区并仍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原乡镇企业,按照乡镇企业对待。
乡、镇、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以外的其他投资者在乡镇范围内举办的,开发农村资源或安置农村劳动力并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企业,按照乡镇企业对待。
第五条 乡镇企业的财产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其所有权的行使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乡镇集体企业的财产权属于举办该企业的全体农民集体所有,所有权由能够代表乡镇全体农民利益的集体经济组织或其授权的乡镇企业集体资产管理机构行使;
(二)村、社集体企业的财产权属于举办该企业的全体农民集体所有,村集体企业财产的所有权由能够代表全村农民利益的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代表)大会行使;社集体企业财产的所有权由社集体经济组织行使;
(三)农民合作、合伙或者个人投资举办的乡镇企业,其企业财产权属于投资者所有,所有权由投资者行使;
(四)乡、镇、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与其他企业、组织或个人共同投资的乡镇企业,其企业财产权按出资份额或约定属于投资者所有,所有权由投资者行使;
(五)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的财产权属于股东所有,所有权由股东大会行使。
第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乡镇企业纳入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和资源优势,坚持依靠科技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和各项保护措施,并监督实施。
第七条 市和区、县(市)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辖区的乡镇企业工作,对乡镇企业进行规划、指导、协调、监督、服务,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乡镇企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制订乡镇企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和指导乡镇企业的体制改革、科技进步、职工教育培训、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对外经济协作与交流;
(四)指导和监督管理乡镇企业的统计、财务、审计、资产、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和标准等工作;
(五)协调乡镇企业与有关方面的关系,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企业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乡镇企业的规划、指导、监督、协调、服务。
第九条 依法设立的乡镇企业应在工商登记注册后的三十日内,持有关资料向区、县(市)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备案,确认乡镇企业资格。
乡镇企业改变名称、住所或者分立、合并、停业、终止等,应在依法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后的三十日内报所在地区、县(市)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条 经登记备案确认的乡镇企业,由区、县(市)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颁发资格证书,享受乡镇企业的权利和扶持政策,承担支援农业的义务。
乡镇企业资格证书由市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制发。
乡镇企业管理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第十一条 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根据举办乡镇企业规模的情况,可以建立集体资产管理机构,负责对所属资产进行管理;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代行管理。
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对乡镇企业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产权交易等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乡镇企业集体资产经营者离任时,应当依法进行审计。
第十二条 乡镇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改变乡镇企业的产权关系,不得非法占用或者无偿使用乡镇企业的财产。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乡镇企业收取费用,进行摊派。
第十三条 乡镇企业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企业经营者的任免,由企业所有者依法决定。
第十四条 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当地村镇建设规划,并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按批准用途使用土地。
鼓励发展乡镇企业示范小区,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
鼓励和支持条件差的乡、镇、村、社异地兴办乡镇企业。
第十五条 乡镇企业享有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优惠措施。
乡镇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经市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确认,其各项费用可在税前据实列支。
经国务院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确认的大中型乡镇企业和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骨干乡镇企业,可按国家和市规定的比例在税前提取科技开发基金。
第十六条 在乡镇企业示范小区举办乡镇企业,享受国家和市给予小城镇建设的扶持政策。
第十七条 乡镇企业可按国家和市的规定获得优先和优惠贷款。
第十八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规定设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基金由下列资金组成:
(一)政府拨付的用于乡镇企业发展的周转金;
(二)乡镇企业每年上缴地方税收增长部分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
(三)有条件的地区从乡镇企业管理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
(四)乡、镇、村、社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农民及其他单位和个人自愿提供的资金;
(五)基金运用产生的收益。
第十九条 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其使用范围如下:
(一)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
(二)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之间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和举办合资项目;
(三)支持乡镇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四)支持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和生产传统手工艺产品;
(五)发展生产农用生产资料或者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乡镇企业;
(六)发展从事农副产品加工、贮存、运销经营的乡镇企业;
(七)支持乡镇企业职工的教育和技术培训;
(八)其他需要扶持的项目。
第二十条 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由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同级财政部门监督。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第二十一条 乡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减征百分之十的所得税的资金,由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企业管理机构收取,用于支援农业和农村社会性支出。资金的收取和使用应接受同级财政的监督。
第二十二条 乡镇企业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减免。具体减免办法由区、县(市)级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三条 乡镇企业应当依法纳税、依法合理开发
“和使用自然资源、依法使用商标和制作商品标识,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和统计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
第二十四条 乡镇企业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有污染的项目必须进行治理,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设备,不得生产国家明令禁止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
乡镇企业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实行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制度。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和区、县(市)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市和区、县(市)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纠正或提请有权机关纠正,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经济、行政、法律责任:
(一)非法改变乡镇企业所有权的;
(二)非法占有或者无偿使用乡镇企业财产的;
(三)非法撤换乡镇企业负责人的;
(四)侵犯乡镇企业经营自主权的。
前款行为给乡镇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市和区、县(市)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对赔偿纠纷进行调解处理。
第二十六条 乡镇企业有权向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控告、检举向企业摊派或者非法收费、罚款、集资的行为,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第二十七条 乡镇企业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和区县(市)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在其改正之前,可根据情节轻重通知有关部门停止其享受乡镇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优惠政策:
(一)不向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备案的;
(二)不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
(三)不按国家和市的规定缴纳乡镇企业管理费的;
(四)违反国家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财务、质量、劳动安全、商标、税收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
乡镇企业违反前款第(四)项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会同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十八条 对依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和第二十七条规定所作处罚、处理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九条 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干预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侵犯企业财产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监察部门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应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重庆市乡镇企业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1998年8月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债权执行制度的法律分析

宋君

  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也称代位执行权,是指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对本案申请人的债务,但对本案以外的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申请,对该第三人进行强制执行。当前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相当部分围绕着债权的执行而开展,这对缓解"执行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就当前来讲,我国尚无专门的强制执行法,在对被执行人债权的执行问题上,现行法律规范仅就执行到期债权作了相当宽泛和原则的规定,由于内容简单,对象单一,甚至在个别条款中出现理解上的逻辑冲突,使得这些规定已不能适应当前人民法院在该领域内执行工作的开展和具体操作,如何进一步扩展和明确被执行人可执行债权的范围,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需要,是当前法院执行工作中一个亟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在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对被执行人债权的执行问题作些探讨。
  一、现行债权执行制度的适用条件
  1、被执行人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
  《意见》第300条和《规定》第61条都规定对"到期债权"才能执行。若要第三人立即向申请执行人履行义务,该债权必须是清偿期限己届满,否则不能。对未到期债权,被执行人无履行请求权,申请执行人也自然无从代位行使。关于债权是否到期应作具体分析,即有法定期限的以法定期限为准;有约定期限的以约定期限为准;既无法定期限也无约定期限的,原则上被执行人可随时要求第三人清偿。与此相应,进入执行程序后申请执行人可随时申请代位执行。对于未到期债权,申请执行人不得申请代位执行。
  2、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
  对被执行人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的执行,必须以"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为前提。被执行人有偿付能力,而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可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执行。司法实践中存在两个极端的做法:一是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一旦发现被执行人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就立即适用对被执行人债权执行程序,这显然于法不符。二是过于苛求被执行人必须是没有任何财产的情况下方可适用对被执行人债权执行程序,这也不利于申请执行人利益的保护和法院更有效地开展执行工作,与立法本意也不相符。正确地理解和适用代位执行程序,应当要立足于对被执行人本身的财产采取执行措施。所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其财产状况是必要的。如果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就不应当将被执行人的债权作为执行对象。如果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其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即可适用代位执行程序,对其债权采取措施。
  3、以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申请启动债权执行程序。
  因为执行人到期债权是申请执行人代位行使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否行使取决于申请执行人。如果人民法院不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而依职权直接执行,则将剥夺申请执行人的处分权,有悖民诉法的处分原则。被执行人申请代位执行的应区别处理。如果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其申请要求对到期债权执行的,此种申请符合代位执行规定的情形,可予以准许。
  4、第三人不存在异议。
  是指第三人对申请执行的到期债权没有异议,即第三人对所欠债务认可,没有争议。如果第三人对到期债权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则不能执行。
  二、现行债权执行制度适用上的问题
  1、异议期和履行期的重叠问题
  从《执行规定》第61条看,第三人收到履行通知后的债务履行期和提出异议期都是15日,两个期间是完全重叠的,从法学理论分析,这一规定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所谓第三人异议期,是指他在法律地位尚处不确定状态时行使抗辩权的期间,此时就要求其履行义务,既有失法律的严谨性,也不利于第三人行使抗辩权。根据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地位平等的原则,第三人在法律要求其履行债务时,和其它当事人一样,理应有权在一定期间内首先提出抗辩。因此,应将异议期和履行期分开设立,这样既能体现法律的公正,也有利于第三人充分行使抗辩权。
  2、第三人异议不审查制度
  在履行通知指定的期间内,如第三人提出异议,按照《规定》第63条,法院不得对第三人提出的异议进行审查,更不能对第三人进行强制执行。但在执行实践中,第三人往往利用此规定于收到通知时即向法院随意提出异议,致使法院不能对其执行,进而直接损害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从民法及诉讼法原理上来理解,第三人对履行债权的通知提出的异议只能是就债权本身在实体请求权上存在民法上的抗辩事由,而非实体上的异议。如《执行规定》第64条所提,则不应成为终止该程序的缘由。如此,从逻辑上就应当设置一个审查异议的程序,当然,审查应仅就所提异议的性质进行。否则的话,任由第三人提出异议,都当然的终止对债权的执行,最终将使得该规定显得苍白无力而无法实现其保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立法意图。因此,笔者认为在执行工作中不能机械的把审判权和执行权隔离开来,在坚持"审执分立"防止滥用执行权的同时,也须制定必要的法律规范以防止第三人滥用异议权。
  3、对被执行人债权执行范围过小
  在《意见》和《规定》中,仅根据债权的代位清偿特点规定了对到期债权的执行,未规定基于债权可转让特点的执行措施,对预期债权如何执行也未涉及,这种规定是比较狭隘的。实际上债权自其发生之时就作为一种现实的权利而存在,已具有广泛的流通性,能在民事主体之间转让而不失其经济上的价值。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财产的流通已不限于实物的流通,还包括观念上的流通,而其流通的形式,便是债权的转让。近现代各国民法均承认债权原则上可以转让,我国民法通则第91条也规定合同一方当事人可以将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因此,如果申请执行人表示同意,基于债权的可转让性,完全可以采取对债权本身进行转让的方法进行执行。而就预期债权而言,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己经现实存在,只不过在债权请求期届满前,债权人不得现实的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债权人如请求期前履行,债务人可以提出债务未届清偿期的抗辩对抗债权人的请求,但不得主张债权不存在或者债权尚未生效,因此,这里只存在一个债权行使期的问题。案件执行中对预期债权予以冻结,禁止第三人向被执行人履行,并不损害第三人的"债务期限利益"。如只能执行到期的、现实的债权,而把将来的、不确定的以及附条件或期限的债权排除在可执行债权之外,对申请执行人将十分不利,被执行人和第三人完全可能恶意串通,采取提前清偿、减免债权数额、转让债权给他人等方法损害申请执行人利益。因此,对被执行人预期债权采取控制性执行措施,对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债权得以实现,是十分必要的。《执行规定》第51条规定对被执行人在有关企业中的预期收益可以采取先禁止收取、支付和转让,到期后再由法院直接提取的措施,实质上就是一种对特定的预期债权的执行。
  三. 执行工作中的法律完善
  1、对被执行人自然债权的执行
  被执行人的自然债权,是指被执行人对第三人享有的尚未经依法确定的债权,它表现为到期债权和预期债权两种状态。根据自然债权的未确定性,对其执行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对自然债权的冻结
  债权的冻结是指对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限制,这是一种控制性措施,与有形财产的查封或扣押相类似。债权一经依法冻结,被执行人即无权自主要求第三人履行,无权自主处分该债权,第三人也不能自行按期或提前清偿该债务,如要求偿付,法院则可对其偿付的财物或价款予以提存。但冻结被执行人的债权也应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是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这里所说不能清偿,既包括被执行人没有财产而无力清偿,也包括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只要被执行人无现金、存款可以执行,或其有动产、不动产但不适于、不方便执行,或虽有部分财产但不足清偿其所欠债务,即可认定为不能清偿。至于对动产、不动产及债权的执行顺序,现有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应本着有利于实现申请人权益的原则进行。
  其次是对第三人享有到期的或预期的合法债权。债权的合法性是对该债权执行的必备条件,若被执行人对第三人不享有合法债权,如赌博之债,买卖婚姻之债等非法之债,则不属可执行的债权。对到期债权而言,因偿付期届满己可收回,故在冻结后可立即进行债权的确定和变价;而预期债权因未到偿付期限,对其只能先行采取控制性的冻结措施,待债权到期后再进行执行。
  再次,需第三人对债权债务关系进行确定
  执行被执行人的债权,必然要涉及第三人,即被执行人的债务人。在冻结债权通知向第三人和被执行人发出后,则应进行第三人对债权债务关系的确定程序。具体的说,当债权冻结通知直接送达给第三人后的一定期限内,第三人应如实提供有关其与被执行人之间的债权债务情况,包括有关债权是否存在异议、有无设定担保,是否被其它法院冻结以及其他与执行有关的重要情况等。如果第三人对被执行人主张的债权提出质的异议,即认为债的关系不存在,法院则不能强制执行。在执行程序中对这种异议不进行审查,申请执行人如认为第三人提出的异议没有理由,可以在异议人提出异议后一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代位诉讼,法院则相应将对债权的冻结转为诉讼保全措施;如申请执行人不提起代位诉讼,法院则应解除对该债权的冻结。
  第三人如在法定期限内不作报告或说明,或虽承认债权的存在,但又提出自己无履行能力或其与申请执行人无直接法律关系的异议,此种情况下,可视为被执行人的债权己经确定;第三人如对被执行人债权提出量的异议,即一部分承认,一部分否认或有异议,则债权在其承认的数额范围内视为确定,法院可以对这部分确定的债权予以执行。
  2、对被执行人法定债权的执行
  所谓法定债权,是指已由法院判决或其他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因债权的存在及数额己经依法确定,故和执行自然债权有所不同,对其执行时毋须经过债权债务关系的确定程序,第三人也无权对该债权的质或量提出异议,法院对到期的法定债权可直接予以强制执行,进行变价或转让。
  在对被执行人法定债权的执行中,如该债权的生效法律文书依法是由执行法院执行的,经申请执行人申请将两案合并执行即可。但若该债权的生效法律文书不是执行法院作出的,那么按规定该法院无权直接执行其他法院的法律文书,这就必然产生一个执行管辖的问题。如何确定管辖法院,笔者认为不能过分看重法院的权限而忽视了当事人的权利,被执行人在对申请人负有债务的同时,对案外第三人还享有债权,其既是债务人,也是债权人,被执行人债权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申请人对被执行人债权的全部或部分实现,因此,从维护债权人的权益实现出发,应尊重申请执行人的意愿,根据情况采取以下做法:
  (1)当申请执行人申请对被执行人的法定债权执行后,该债权如已由另一有管辖权的法院据以立案执行,原则上另一法院应将执行案件移交给执行法院合并执行;但是如果申请人认为另一法院执行更为有利并提出申请的,执行法院则将案件移交给另一法院合并执行。另外当申请执行人的债权数额小于被执行人的债权数额而不便合并执行时,此时申请执行人可通过执行法院向另一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在其债权数额范围内,协助扣留执行所得财产,并转交给执行法院以便交付申请执行人,以充分保护其债权的实现。
  (2) 当被执行人未就该法定债权向另一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执行人向执行法院提出执行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申请,如果尚在申请执行的法定期限内,该申请则具有申请执行人代位向其他法院申请执行的效力,执行法院和另一法院则可以根据申请人的意愿互相移送案件合并执行。
  四、执行被执行人债权应掌握的原则
  (1)冻结债权时不得冻结第三人具体财产原则
  冻结被执行人对第三人的债权并不是直接对第三人所拥有和支配的具体财产的查封或冻结,它只是对被执行人和第三人之间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的一种固定。最高人民法院在1998年4月24日《关于对案外人的财产能否进行保全问题的批复》(法释[1998]10号)中曾指出:对于债务人的财产不能满足保全请求,但对案外人有到期债权的,人民法院可以依债权人的申请裁定该案外人不得对债务人清偿,但不能对案外人财产采取保全措施。只有当债权得以确定,法院裁定对案外第三人强制执行时,才能对其具体财产采取冻结等执行措施。冻结债权只是冻结抽象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得直接冻结案外第三人的具体财产,否则,可能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2)对确定债权强制执行后异议的审查
  债权经过确定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第三人又提出该债权已超过诉讼时效、第三人抵消权、具有附对待给付义务的异议,对此如何处理,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大多认为不能在执行程序中审查,第三人只能另行起诉。但笔者认为从减少诉讼,提高工作效率出发,应有限赋予执行机构对上述异议的审查权。如经审查该债权确已超过诉讼时效,或第三人对被执行人同时享有经判定或认可的到期债权,且该债权大于或等于被执行人的债权时,应裁定不得执行被执行人的债权;而当该债权小于被执行人的债权时,可裁定对经抵消后的债权差额部分予以执行;如果第三人声明该债务应当由被执行人首先或同时履行某项义务才可要求第三人履行,被执行人对此也表示确认,则应通知被执行人在指定的期间内履行有关义务,然后才能对第三人执行;如被执行人不能履行该义务,申请执行人也不愿代为履行,那么就不能对第三人强制执行。
  (3)被执行人法律地位之变化及义务转移
  当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法院依法对其债权做出强制执行裁定后,被执行人重又具有偿还或部分偿还债务的能力,不能清偿的情况消失,此时是重新对被执行人执行,还是由第三人继续承担履行义务。笔者认为,法院裁定第三人直接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偿债义务,是基于债权的代位清偿作出的执行措施,只是追加了被执行人的债务人作为共同被执行人,并未改变被执行人的法律地位和义务,对被执行人的执行并未中断,当然可以继续执行;而对于经申请执行人同意将确定的债权折价抵偿给申请执行人的情况,因债权转让己经完成,被执行人的法律地位和义务发生了改变,因此无论被执行人的经济状况是否发生变化,也不论第三人是否能够清偿,申请执行人都不能在该债权范围内再要求被执行人清偿,只能自行承担向第三人收取债权的风险。
  (4)对被执行人多个债权的执行
  在执行工作实践中,经常出现被执行人同时对多个第三人享有债权的情况,对被执行人的多个债权能否同时执行,原则上应看执行条件是否具备,只要条件成就即不应有所限制。但只能在被执行人应清偿债务的总额内执行,而且应当分别作出裁定。由于第三人经济状况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从被执行人的多个债权中选择质量高、履行能力强的进行执行。唯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广种薄收,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5)对第三人债权的执行限制
  在对第三人做出强制执行裁定后,第三人也无财产可供执行,但其对他人也享有可供执行的债权,此时能否对第三人的债权再进行执行,由第三人的债务人向申请执行人清偿债务,对此理论界认识不一,实践中也有不同的做法。《执行规定》第68条则对债权的连续执行做出了禁止性规定。笔者认为,在有关法律规范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这样规定总的来说利大于弊,能避免无限制的扩大债权执行的适用而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防止造成执行程序的混乱,也与目前法院实行的委托执行制度并行不悖。因此,原则上不能就第三人对他人享有的到期债权强制执行。


宋 君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共青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纪要》、《共青团中央近期工作情况的通报》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共青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纪要》、《共青团中央近期工作情况的通报》的通知

(一九八九年六月二十日)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总政组织部,武警总部政治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委:

  六月十七日共青团中央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两个月来的工作,研究部署全团的任务。现将《共青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望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结合当地实际贯彻执行。《共青团中央近期工作情况的通报》一并送你们参阅。

  各地贯彻这次会议的情况及两个月来的工作情况,望及时报告。

 

共青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纪要

  六月十七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团中央在京常委十八人,在京的几个省级团委、团中央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二十一人。团中央常委七人因事因病请假。正在生病的团中央第一书记宋德福委托书记处书记刘延东主持了这次会议。

  会议开始时,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源潮传达了邓小平同志六月九日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重要讲话;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张宝顺通报了团中央及各省级团委两个月来为稳定局势、制止动乱,平息暴乱所做的工作。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克强、洛桑、刘奇葆、冯军出席了会议。

  刘延东同志就学习邓小平同志讲话和当前团的工作任务两个问题作了讲话。

  与会同志围绕会议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志们一致认为,邓小平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地分析了发生在首都北京的反革命暴乱的根源和历史必然性,指出了这场暴乱的性质和危害,同时总结了十年来我们工作中的教训,指明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不仅对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统一思想,团结奋斗,夺取平息反革命暴乱的彻底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全国人民和青年满怀信心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同志们深切地感到,发生在北京的反革命暴乱和其它一些地方的动乱,之所以能迅速得以平息,关键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准确地把握了斗争方向,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不失时机地采取了正确的决策和果断的措施;中国人民解放军戒严部队、武警部队指战员和公安干警,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会议认为,在这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中,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努力发挥党的助手作用,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经受了严峻的锻炼和考验。

  会议认为,目前,平息发生在北京的反革命暴乱的斗争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它一些地方制止动乱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国局势正逐步趋于稳定。但是,要夺取这场斗争的彻底胜利,完全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学习秩序和生活秩序,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作为党的助手的共青团组织,中心任务就是通过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为稳定局势所采取的重大决策,努力为稳定局势,发展生产,维护安定团结,推进改革和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为此,全团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

  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讲话精神,既是当前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们全团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团组织,一定要把学好邓小平同志讲话的工作抓紧抓好。县以上团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讨论,认真领会邓小平同志讲话的精神实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本单位的学习。根据目前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各地要重点抓好三个问题:一是要通过学习,使广大团员青年认清这场斗争的性质。就目前总的情况来说,广大青年是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他们对这场斗争的性质是有清醒认识的。但是,也有一些团员青年,特别是一些青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由于对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在思想上存在着模糊认识。因此,要通过学习,帮助他们明辨事实真象,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事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学潮到动乱再到暴乱的过程,后来的结果确实走向了广大青年学生愿望的反面。极少数人制造动乱,到后来在北京发展为反革命暴乱,其实质就是要推翻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我们同他们的斗争,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二是通过学习,使广大团员青年认清这场动乱的危害,坚信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各项重大决策的正确性。这场风波持续时间长,波及面宽,给党和国家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为了有效地制止动乱,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采取了果断措施,稳定了局势,挽救了党和国家,这是完全正确的。三是要通过学习,使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信心,不断深化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在本世纪内实现翻两番的奋斗目标的认识,继续踊跃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自觉为中华腾飞贡献聪明才智和力量。

  总之,要通过认真学习,帮助团员青年澄清误解,稳定情绪,提高认识,把思想真正统一到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

  第二,要动员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为稳定局势,发展生产做出扎扎实实的贡献

  各级团组织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定局势的一系列措施和号令,引导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站到稳定局势、制止动乱斗争的前列,坚决同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打、砸、抢、烧犯罪行为作斗争;不信谣、不传谣,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开展拥军活动,认真学习解放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和爱党爱国爱民的优秀品质,在恢复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学习秩序和生活秩序的斗争中发挥积极作用。

  发生动乱以来,各行各业广大团员青年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从大局出发,始终坚守岗位,忠于职守,积极工作,英勇劳动,表现了很高的政治觉悟和主人翁精神。但是也应看到,由于极少数人制造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把这些损失夺回来,我们要求各级团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有关指示、号令,动员组织各条战线和各行各业的广大团员青年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艰苦创业,努力工作,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以实际行动拥护党中央的决策。工交战线的团组织要继续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和青工技术比武活动,不断巩固、深化“五小”成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发挥积极作用;财贸战线的团组织要继续抓好文明经营示范活动,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为促进生产、保障生活不懈努力;农业战线的团组织要继续带领团员青年搞好抗灾保产,完成“三夏任务”,为争取今年农业好收成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星火带头人”活动,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学校团组织要密切配合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部门,努力引导和说服学生尽快返校复课,激励广大学生为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发愤学习;其它战线、行业的团组织,也要从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推动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团的思想教育工作

  邓小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我对外国人讲,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这实际上为我们加强团的思想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当前,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把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向前推进一步。当前加强团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主线,具体可以考虑从这样四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旗帜鲜明地进行制止动乱、平息暴乱、稳定局势的教育,引导团员青年认清,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任何动乱和不安定,都会给改革和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自觉地积极地为保卫城市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奋斗。二是深入持久地进行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引导团员青年认清,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大国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除共产党外,没有任何政治力量能够担负起这个历史使命。没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作保证,不推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我们国家的繁荣和进步都将成为泡影。三是不失时机地进行法制和纪律教育,引导团员青年认清,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组织纪律性,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都只有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才能得到妥善解决。当前,在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中,我们要严明团的纪律,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于那些策划、组织和领导反革命暴乱的人,对于那些搞打砸抢烧杀的犯罪分子,是团员的,一经查实,应予开除团籍。四是扎扎实实地进行艰苦创业的教育,引导团员青年认清,实现我们发展战略的“三部曲”,是一项艰巨、宏伟的历史性任务,需要一代一代的青年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在平凡的工作中争创不平凡的成绩,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说服、教育、疏导的方针,注意改进方式方法,要实行开放式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青年报刊的导向作用。青年报刊要坚定不移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积极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揭露反革命暴乱分子的罪行,为提高青年认识,鼓舞青年斗志,引导青年健康成长做出积极贡献。各地在加强团的思想教育的实践中,也要注意继承和运用传统有效的形式和方法,比如结合重大节日,开展爱党、爱国、爱军活动,把前面提到的四个方面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具体化,等等,都是可行的。这样,团的思想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要抓好团委领导机关的自身建设

  在这次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中,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复杂的情况,各级共青团组织坚定不移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积极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深入第一线,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开展工作,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在夺取制止动乱、平息暴乱彻底胜利的斗争中,要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做好工作。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和团的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一切工作都要向党负责,向共青团事业负责,向团员青年负责,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团委机关的所有干部,要在这场斗争中接受考验和考察,必须遵守党、团纪律,以积极的态度贯彻落实好中央的精神,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含糊,不动摇,在政治上、行动上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共青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青年利益的社会代表作用,密切联系青年,通过正常的民主程序,反映广大团员青年的正当愿望和合理要求,疏通对话渠道,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这样,才能最广泛地把青年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鉴于目前的特殊情况,各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委要组织力量,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并采取切实措施,指导和帮助大专院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开展工作。希望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坚决支持各地政府关于取缔“高自联”等非法组织的法令,把巩固、恢复自身的组织机制当作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抓好。

  会议指出,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是针对当前的情况从总体上提出来的,各地要结合当地党委的具体部署和要求,贯彻落实。团的体制改革和其它常项工作,也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并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会议强调,这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对共青团来说,是一次新的锻炼和考验。全团各级组织、广大团干部和共青团员,一定要以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为指针,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积极工作,为保卫革命、建设和改革成果,为巩固和发展团的各项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共青团中央近期工作情况的通报

  最近,团中央书记处认真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结合实际,回顾了两个月来从学潮到动乱以至在北京发生反革命暴乱的过程,总结了最近一个时期团中央和全团的工作,认为在这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中,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努力发挥党的助手作用,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现将情况通报如下。

 



  从4月16日到5月19日即首都部分地区实行戒严之前这段时间里,团中央书记处高度重视,集体值班,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指示,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1)4月22日以前,团中央书记处几次以电话和书面形式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团组织要主动协助党委组织好胡耀邦同志的悼念活动。对于偏离中央精神,影响悼念活动正常进行的言行,团组织要积极协助党委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共同维护好胡耀邦同志治丧期间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学习秩序和生活秩序,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

  (2)主动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为了及时向中央反映情况,我们从机关抽调了几十名骨干,分别深入到一些重点院校了解学生情况,进行疏导工作,并与各省级团委保持热线联系,同时在知识界、教育界召开座谈会。所了解情况均及时向中央及有关部门通报。

  (3)4月26日书记处分别召开全系统局级干部会议和机关全体党员会议,传达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动乱的讲话以及4月24日政治局常委碰头会的内容,并就学习贯彻提出意见。

  (4)人民日报4月26日社论发表的当天,我们发出电报通知,要求全团认真学习,指出这篇社论很重要,传达了党中央的重要精神。号召广大团员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同一切制造动乱、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作坚决的斗争,自觉维护安定团结、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大局。

  (5)多层次疏通渠道,积极组织协商对话。为了稳定学生情绪,平稳局势,争取大多数学生对改革和建设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较早向中央提出了有关建议。我们还设立了全国学联接待处,多方面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多次参加对话活动。以全国学联、北京市学联名义出面组织的4月29日和以北京市学联名义出面组织的5月15日座谈对话会,对争取社会舆论,稳定市民情绪起了较好的作用。

  (6)指导和支持基层开展工作。在学潮初期,不少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由于积极工作,首先受到围攻和冲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多次派干部深入学校,鼓励学生干部坚守岗位。4月21日出现了以首都高校学生自治会名义署名的大字报。对此,团中央迅速作出反应,态度明朗,向各地发出电报通知,坚决不承认非法组织“高自联”,并及时建议,重视和加固高校学生会这个缓冲层,对不合法组织,学校和政府部门应不予注册登记,并在适当时候公开宣布不予承认。针对少数中小学生上街声援的情况,全国少工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少先队不要组织少先队员上街游行。

  (7)动员和劝导学生停止绝食,尽快复课。在一些学生开始绝食的情况下,为了不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团中央从缓解情绪出发,及时发出紧急呼吁书和致绝食同学的一封信,希望学生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停止绝食。为避免绝食学生死亡,我们积极敦促红十字会等出面做工作,并组织机关部分同志为绝食学生送过萄萄糖和饮料等。

  (8)稳定机关,加强领导。前一段情况比较复杂,当时事态对中央、国家机关都有不同程度的冲击,团中央也受到一些影响,机关门前游行示威队伍不断。书记处加强领导,正确分析和判断形势,团结一致,认识统一,多次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并对全体机关干部和党员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机关少数参加声援活动的同志,书记处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和劝阻工作。五月十七日,团中央第一书记宋德福同志在劝阻少数人上街游行时当场病倒。书记处的同志顶住了干扰和压力,在原则问题上没有让步,结果机关大多数同志没有参加声援游行,坚持正常工作。在整个事态发展过程中,团中央向中央的请示报告没有中断,同各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委的联系没有中断,机关的日常工作没有中断。

 



  从5月19日即首都部分地区实行戒严后到6月2日即发生反革命暴乱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团中央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制止社会动乱的重要决策,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学习李鹏、杨尚昆等同志的重要讲话。从5月20日截止到6月2日,书记处先后召开了10次会议,召集团中央在家书记、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及机关处以上干部和党员干部,传达、学习、讨论了中央的有关精神,着重贯彻了李鹏、杨尚昆同志5月19日在首都党政军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和中央四位领导同志5月22日的讲话,并向中央报告了学习情况。大家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所做出的重要决定,一致认为:在这样一个严峻的时刻,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必须与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在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一致。这不但关系着共青团的发展,而且关系着整个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在这样一个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必须政治坚定,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

  (2)强化纪律,严格要求。团中央是全团最高领导机关,团中央干部的态度和工作如何,对全团影响极大。5月17日以来,书记处多次强调,每个机关干部、党员、职工必须做到:一、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过程中,不准上街游行、声援、围观。二、机关全体同志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听信和传播小道消息。三、不准在机关大楼悬挂和张贴不利于安定团结的标语。四、无论任何人,有不同意见,可以继续反映,但行动上必须遵守纪律,不得以团中央的名义或团中央机关干部的身份发表与中央精神不一致的言论,如不听劝阻,一定要这样做,必须首先辞职。戒严令后,机关仍有十几位同志未听劝阻上街游行。应当指出机关少数同志声援游行,完全是个人行动,不能代表团中央。由于书记处态度坚决,自传达了中央四位领导同志的讲话之后,机关干部再没有参加声援活动。

  (3)及时调整部署了全团工作。根据当时的形势,书记处及时调整了工作部署,推迟了原计划中的一些会议和活动,保证全团集中力量贯彻中央的决策。5月23日和29日,团中央两次就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向全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团组织协助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外地赴京同学的劝导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外地学生继续来京声援和请愿,坚决维护首都秩序。要求各级团组织旗帜鲜明地拥护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维护社会稳定。要求广大团干部和团员要认真学习李鹏、杨尚昆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认清当前形势,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维护正常的生产、学习、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6月3日至4日,在首都发生了反革命暴乱。在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紧要关头,团中央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平息反革命暴乱的果断决策,在这场斗争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1)6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发表后,我们立即组织书记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讨论,同时,传达了中直和国家机关工委负责同志关于平息首都反革命暴乱的情况通报。大家一致认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果断作出正确决策,代表了全党、全国人民和广大青年的根本利益。各级团组织和广团员、青年应当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投入到这场斗争中去,为保卫改革和建设成果,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还按照中直工委的要求,召开了团中央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和机关处以上干部会议,对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作了具体部署。

  (2)6月7日和8日,书记处先后两次召开会议,学习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电报和中纪委的通知,研究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我们下发了《关于在确保城市安全和稳定中发挥团组织作用的通知》,要求各地的团组织按照地方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在保护城市安全和稳定局势中努力做好工作。

  (3)6月9日,我们召开了书记处会议,研究起草了《共青团中央致各级团组织和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并于次日下发各地。信中对各级团组织和共青团员提出了四条具体要求:一是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坚决贯彻中央稳定局势的各项指示和号令。二是旗帜鲜明地同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打、砸、抢、烧、杀等不法行为作坚决斗争。三是发扬主人翁精神,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四是积极进行正面疏导,做好思想工作,在恢复和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生活秩序和教学秩序中发挥共青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4)我们就学习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的情况,向党中央写了专题报告。一致认为:6月3日至4日发生在首都的反革命暴乱是极少数人阴谋策划的,他们的目的是要打倒共产党,推翻社会主义制度,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大家一致拥护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平息这场反革命暴乱所采取的果断措施。决心坚定不移地站到斗争前列,为保卫革命、建设和改革成果做出积极的贡献。报告内容通过电视新闻通报全团。

  (5)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重要讲话发表后,书记处先后三次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讨论小平同志的讲话,并就学习贯彻小平同志的讲话提出了三条具体意见:一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迅速将小平同志的讲话传达到全体党员中去。二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好,吃透讲话的精神。三是要结合实际。制订计划,边工作,边学习,解决干部职工中存在的一些认识问题,把思想统一到小平同志讲话的精神上来,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6月13日,我们召开了机关和全系统的干部和党员大会,迅速传达了《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6月14日,我们还组织在京的全国青联主席、副主席认真学习了小平同志的讲话,深刻认识这场反革命暴乱的起因、性质和中央采取的方针,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

  (6)6月12日,以全国学联负责人名义就取缔非法组织“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一事发表谈话,明确表示,坚决拥护和支持取缔北京“高自联”等非法组织。强烈要求有关地方政府尽快明令取缔当地仿效成立的“高自联”。敦促“高自联”及其所属的“学生自治会”应立即停止一切形式的活动,自动解散。

  (7)6月14日,我们在书记处办公会议上研究确定,于6月17日召开团中央在京常委扩大会,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精神。

  (8)6月16日,为了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在人民中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要求,全国少工委发出通知,号召在少先队员中广泛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教育活动。

  (9)在深入学习小平同志讲话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了慰问和接待首都戒严部队的工作。6月6日,根据崇文区政府的通知,准备接待首都戒严部队。书记处当即作了认真研究和布置,成立了接待小组,随时准备接待戒严部队。6月12日至14日,团中央书记处先后三次看望了戒严部队和部分伤员,送了慰问品,转达了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团员、青年对他们的衷心慰问和崇高敬意。



  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近一个时期来,全国各地团组织认真传达学习邓小平同志在接见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重要讲话,学习李鹏、杨尚昆等中央领导同志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要讲话,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采取果断措施平息反革命暴乱的英明决策,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地做好党的助手,并在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的前提下,落实团中央的具体要求,组织动员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在确保城市安全、稳定当前局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重视学习。各团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先后召开常委会、书记办公会及全体机关干部大会,认真组织学习了小平同志的讲话,学习了李鹏、杨尚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告全体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书》以及《团中央致全国各级团组织和共青团员的公开信》等。引导大家明辨是非,了解这场暴乱的性质,起因和严重后果,把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精神上来,统一到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

  (2)主动工作。许多地方的团组织根据当地情况和党政部门的要求,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北京发生反革命暴乱的事实真相方面,在劝导学生返校复课方面,在解青年之疑、释青年之难方面,在保卫城市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主动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好评。

  (3)多做贡献。许多地方团组织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顾全大局,坚守工作岗位,为稳定社会局势、推进改革和建设的发展多做贡献。许多城市和企业的团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坚决抵制动乱,全力以赴地夺回暴乱所造成的损失,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有关各地和直属单位工作的情况,正在总结、综合之中。